道经六十七(5)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来源:香港艾威序国际研究训练机构 | 作者:hkisyin | 发布时间: 2022-09-11 | 2236 次浏览 | 分享到: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老子在这里对三件法宝的功能效应作了具体说明。具有慈悲心的人以万物生命为己命,故能生出大智大勇。在佛教信仰中,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能在有求必应、寻声救苦、普度众生中表现出不可思议的大智大勇和大神通?就是因为观世音菩萨具有同体大悲之心!也可以说,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大智大勇大神通就是同体大悲心所产生的自然功能效应。观世音菩萨代表着人的慈悲心;地藏王菩萨代表的是人的大愿心;普贤菩萨代表的是人的大行心;文殊菩萨代表的是人的智慧心。佛经中所讲的各大菩萨实质上则是人的妙明真心的不同作用与代表。也可以说是真心(本心、佛心)的大用和妙用…… 或者说,佛为道体,菩萨为道体本心的妙用!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明了佛与诸菩萨的关系,而是以世俗师徒关系释解,必然陷入世俗相对存在的分别中,显然这是违背佛菩萨本义的。佛菩萨所示现出的一切功能神通和无量功德无一不是自然合道中的自然效应!


    
人类由于文化信仰的不同,而将不同层次境界的有道者分别赋予不同的名称而信仰崇拜,迷惑无明的世人则陷入不同的名相分别中争斗取舍不止,由此所导致的是非恩怨不绝,所引发的因果、果因往复循环不断,人类生发不断往复重演的悲剧也由此不断循环上演……


    
人类的分别心所产生的相对存在中的分别意识如果不回归到无分别的统一整体上来,人类的生发将会继续争斗与循环下去…… 人类大同社会也永远不能实现。

人对私心欲望的节制与生活的俭朴是消灭自我分别意识产生,减少生命能量耗散,返璞归真合道的根本之路!修炼者返璞归真合道后,后天识神的分别意识自动转化为先天元神的整体意识,即虚无“神明”大知真知的显化。有了神明大知真知,自然能融通宇宙万物生命,即广大神通!广大神通乃真知“神明”的本能效应。真知“神明”的显化来自于老子所讲的“俭”。节俭至极,精气神能量充足,自然能通达“虚无”。人神至“虚无”“神明”则自然显现。所以这“俭”宝能通达广大神通的“虚无”之境。


    
世人贪心不足不节俭,以物欲享受为目的,自然会被贪心物欲所障碍,自然不能进入“虚无”而自然合道,自然也没有广大神通的本领和真知大慧。


    
“不敢为天下先”者为何能成为天下百官之长?因为以道治世者不敢为天下先,自然不显其权威荣耀而和光同尘。虽位居民先,但民不觉其害,民自然拥戴他为百官之长。

图片

    “不敢为天下先”的实质内涵是指修道者或以道治世者不敢违背自然之道的和谐平衡法则,不敢陷入阴阳矛盾相对存在,或者说是悟守“中庸之道”,不敢有丝毫的妄想妄为。为天下先即违反了平衡和谐的自然之道,也陷入了阴阳矛盾相对(先后)存在而必然受其束缚制约。


    
修道者和以道治世者由于时时处处不离自然和谐平衡之道,始终处于无极态,自然也没有先与后的分别。有了先与后的分别,即产生了占先弃后的欲望,有了占先弃后的欲望,处于无极态的自然和谐平衡之道也必然被破坏……

    “敢为天下先”者必然陷入“先后”之分别的世俗相对存在中,自然就成了有为修道者和有为治世者。有为修道者是不能最终得道的,有为治世者是不能为万世开太平的。也是有生有灭、有兴有衰的……

世人开口讲话、起心动念及行为皆是人的后天识神意识活动的表现,也是远离先天虚无“神明”(元神)的违道之行!故古人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开口即非。显然,自然之道的虚无境界是舍离世人后天识神意识思维及行为的。故老子称“无思无欲无争无事无为”,修道者和以道治世者的无思无欲无争无事无为,是合乎自然之道的法则行为!这个法则行为的最根本特征就是“一任自然”!全然没有个人的欲望作为。如果说有个人的欲望作为,那也是合乎自然之道的自然作为。


    
世人深陷于个人的欲望追求奋斗中,由此也深陷因果、果因相续不断的矛盾链条中不能自解!由此导致的社会人生戏剧也必然不断循环上演不止……


    
人类若能断除个人的贪心欲望追求与奋斗,自然也跳出了由因果、果因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矛盾链条,自然能获得大解脱大自在!不断循环上演的人生戏剧也会自然由此结束!


    
不圣哲老子与诸佛菩萨的大乘教化皆是从这个源头根本上去教化开悟人类的。而不是立足于阴阳矛盾的两端去倡导什么、反对什么、热爱什么、憎恨什么,更不是引导世人去对某一个具体的偶像进行崇拜而永做他们的顺民…… 他们只信仰大道的永恒!唯道独尊!显然这是人类的正信、真信、诚信、唯一绝对之信!而非邪信、伪信、盲信与无明迷惑迷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