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二十二(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来源:香港艾威序国际研究训练机构 | 作者:hkisyin | 发布时间: 2021-10-15 | 391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圣哲老子在“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说,抱元守一,合道无分别,自我意识自然消失,自然不依自我之见(包括眼见和思维分别认知)。不依自我之见,人人本具的先天虚无“神明”则自然显现,自然能洞彻明达宇宙万物一切!这是世人合道后原本具有的光明大智慧,非世人后天的聪明智慧所能比!


    修炼者入道合道开悟觉醒后,由于自我假象的破灭,也不会再自以为是而处处炫耀显示自己。正因为没有自我假象存在,没有炫耀显示自己而导致的入道障碍,真正的自我真相(原本真相、妙明真心、虚无神明)所本具的显赫光耀神通才能显发出来,以此造福人类,彰显于世,万代留芳。正所谓不图功名而功名自显!如圣哲老子一样,隐修无为不愿出名,结果却落个声名显赫、天下第一。


   “不自伐”就是不自取功名,完全依自然之道而行。因为自然之道自然具有最大的道力德能,非世间人为(自伐)所能比!


“不自矜”就是不狂妄自大。失去了自我假象存在而明了人天一体的内涵真相,自然不存在狂妄自大一说。不狂妄自大,故能长久平安。


    古今中外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名声显赫、功劳盖世的英雄人物,其功勋千古流芳,哪一个不是依靠努力奋斗拼搏争取?!乃至为之失去了宝贵生命。而修道的圣人舍弃努力奋斗而“抱元守一、无思无欲无分无争无为”, “不自见”而有明;“不自是”而彰显;“不自伐”而有功;“不自矜”而能久。如此“无为而得、不为而成”的天上丢美玉掉馅饼似的奇闻,就是修无为之道的自然而得!这对于当今地球人类来说,此等天方绝妙美事,何乐而不为?关键是让人相信!佛法大道惟信能入。不相信,且怀疑是与佛法大道无缘的。佛祖释迎牟尼在入定开悟明道后,用神通找回了离他而去的几个随从,又用放全息电影的神奇功能征服了诸多外道高人,由此建立了庞大的僧侣修炼队伍,他们相互之间也是同修。而基督耶稣是从马槽里生出的一个普通木匠的儿子,后来由于修行而得道。在他传道初期,若不显现神通法力,用五饼二鱼让近万人吃饱,还有水面行走、讲话治病的神迹,有谁会相信他?自觉自愿跟他走?称他为救世主?圣哲老子虽没有深入民众去传法教化,可他却给人类留下一部闪耀着真理光辉的《道德经》。显然,这是他的使命,而行道传法则由后人去行。即将到来的人类大同修就是老子的道法深入人心传遍世界的真正实行。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圣人合道抱一,自然无为,无为则自化,自化则自然而有、自然而得,即无为而无不为!如此神奇,则无人能比,自然是天下第一!天下第一者自然不争。自然也没有人与之相争。天下智能人物和狂妄好斗者自然也不敢与天下无争者相争。如果有人自不量力,强行去争斗较量,那只能是螳螂挡车、蚍蜉撼树、自取灭亡!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曲则全”乃古之格言,这里老子引用之,并由之引发出圣人抱一的自然之道。老子在这里肯定地说,古人所讲“曲则全”的道理绝非虚言,对于当代人来讲也是有其现实适用意义的。如何能达到“能大能小、随遇而安”的境界?对于世人来说,其中根本就在于能大能小、能伸能屈。物体也是一样,如果不能弯曲,在遭受外力作用时就极易断裂。要想保全自身不受伤害,必须要做到能屈能伸、能大能小,能达此境界即能左右逢源、万无一失。


    老子在这里并非是在教人学习明哲保身的道理,而是教人如何诚全合道。能合道者自然是十全十美、万无一失。如果陷入曲直相对的矛盾状态,必须要明了“曲则全”的道理。如果能超越曲直相对的矛盾,则必然归之于自然之道而无所不能。自然之道就是无极化之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O(灵)圆(源)大道!O 圆大道也是一条直线弯曲而成的啊!所以能曲就能圆。能圆就能全。世间万物的一切相对分别皆是有极化的失衡状态,弯曲多极状态,故不能达到十全十美。如果从有极进入无极,弯曲成圆,多极合一,宇宙万物间的失衡状态自然会在圆融一体的自然无极之道运化中自然得到统一调整平衡,自然趋于无极O 圆(灵源)而合于自然之道。合于自然之道自然能达到十全十美而万无一失……


能“诚全”者自然归于道,诚全也可理解为诚心全意沿一直道行之,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然复归原本,不会在中途滞留轮回转圈。即古人所讲的“一以贯之”。归于道者自然超越了曲直有极化的矛盾状态。超越了曲直有极化的矛盾状态,自然归于无极之道,即O 源大道,自然能随心所欲、左右逢源!老子从后天自然之理引申到先天自然之道这个始基根本上,旨在给世人指出一条至简至易又十全十美(圆满)的道路方法。也就是修无为之道。


    如果用哲学的话讲,就是从二元论(一分为二的相对存在)多元论进入到一元论、统一论、整体论(合二为一、合多为一)。也即老子所讲的道之运化是从“枉、洼、敝、少”等柔弱卑下一面开始的,乃至最终达到“全、正、盈、新”的目的。这象征着圣人处世修道应先处于柔弱卑下一面,抱元守一,入道合道。世人则与之相反,追求多而杂、满而盈,好大喜功,事物发展到顶级阶段.自然走向它的反面,这是大道的法则规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