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气的代价,是我们自己的生命
来源:香港艾威序国际研究训练机构 | 作者:hkisyin | 发布时间: 2021-09-29 | 5028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下是唯一有真爱和幸福的地方。


不要小看那些“批判的念头”

正是它们不停地喂养着“怨气”。


怨恨,是人类关系中最具有毁灭性的元素

它把我们从当下抽离,

而当下是唯一有真爱和幸福的地方。


怨恨,是人类关系中最具有毁灭性的元素——替别人戴上“坏”或“错”的帽子,然后评断、拒绝、处罚他们。


这种不幸的结果随处可见:婚姻、家庭、机构中的反目;


国家间的战事;无法接受他人的相异性而产生的持续争斗...


视我们的亲密伴侣为报复对象,或者怨恨人生或其他人对不起我们,这是一项自我毁灭的行动。


因为我们想伤害、排拒所憎恨的人或事,无意间也伤害、排拒了自己。


这并不难明白,只须注意你跟人作对时,整个身体如何紧缩。


这样一来,你摧毁了自己的生命——即安宁、开放和温暖,这些都是你的生命之血。


你用舍生趋死为代价,使他人看起来可恶,使自己心安理得,这跟自杀炸弹客没什么两样。



怨恨

是与爱失联的表现


这是我跟夫妻咨谈时所观察到的最惊人现象:他们在“怪罪对方”上所花的精力远比“把事情做对”来得多。


他们常投下许多怨言:“你对我说了这个,你对我说了那个,你伤害了我。”


有些人和怨气融为一体,为了证明伴侣错他对,宁可叫感情关系和自身幸福告吹。


丹和南希是处在这种情况下的个案——


五年的婚姻中,南希由于没有感受到被爱而受到伤害,对丹累积了许多怨气。丹当然不算是最为敏感的情人和丈夫,但南希屡屡指责他该做却未做、不该做却做的一切,似乎在数落丹的罪过中得到乐趣。


她好像在示威,不停地说:“看,你又来了。又一次证明你不爱我,如果你真的爱我,你会更注意点……听得更仔细些……打电话给我……道歉……在公开场合多说我的好话……不要注意其他女人……要好言好语……”


对丹来说,南希所列的清单没完没了,他每次做事,只有增加“他不爱她”的新证据。南希会拿出清单来拍板定案,丹觉得翻案毫无希望,即使他“做对了”,也弥补不了他一堆的罪状,结果他没兴趣再试了。


他当然不是没有问题,因为他注意不到别人的需要,但他很在乎南希,也想使她快乐,可是他从来不能让她满意,这种情况令他备感挫折,于是他把心一横,认定她就是很难相处。


这对夫妇第一次来我这里,像两个检察官,试图证明对方错得有多离谱。


南希非常肯定她气愤有理,丹则坚信怎么做都不会讨南希喜欢。


他们将大部分的理性能量都投入怨气的战役,因此没多少精力可以往新方向挪动。


这种对峙在婚姻和长期的人际关系中十分常见。


有些人会说这种敌意的苦楚显示人类基本上是具侵略性的,或者在人类关系中,战争比爱更根深蒂固。


但我持相反的看法——就像拳头握紧之前是一只张开的手,战争和侵略不是我们的本性,它们不过是我们在关闭了敞开的本性、自觉受伤或产生不安全感时,也就是与爱隔绝时,所采取的行动。


同样的,就像天空可以拥抱云,云却不能拥抱广大的天空,所以爱比恨广大,因为爱可以拥抱恨,但恨不能拥抱爱。


爱可以无恨而存在,但恨是因为有爱才存在,是与爱失联而产生的痛苦症状。



透视你的“怨气”


大部分人都没有觉察到内心弥漫着多少怨气,怨气又是如何严重地操控生命。


我们若要扭转情势,让爱在生命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用觉知来观照怨气,需要辨识我们手上紧抓着多少怨气,以及为什么会紧抓这些怨气,需要知道怨气怎样运作,有什么作用。


如此我们才能将内在封闭的、黑暗的角落敞开,以解析怨气。


这就开始扫除心窗上的尘垢,让爱清朗的光全然照进来。


每一怨气都植根于没有好好被爱的陈旧伤口,以及对之束手无策的陈年挫折感,这种伤痛和挫折感一旦成形,就变成在我们的神经系统中潜伏的隐性病毒,准备在别人错待我们时大举进攻。


伤害人际关系的情绪就是这样被引爆的。


与其下结论说人类基本上处于交战状态,不如转而了解为什么我们要死死抓住侵略性行为下的怨气,不肯松手。


很清楚的是,心抓住过去的伤痛是一种求生机制,这样可以确保我们在万一松防时,伤痛不会不知不觉又爬上心头。


抓住怨气的心是全时间工作的哨兵,专守望来自他人的威胁。


简单地说,我们不想再受伤,像以前一样——好久好久以前的那一次。


大部分时间,哨兵都在安静巡守,我们甚至感觉不到他在值勤。


但当有人惹恼、轻蔑、忽视或伤害我们,警铃就大作了。


因为这警铃经由神经系统来运作,会引起饱胀的情绪高潮,于是我们就摆荡到侵略或自卫的策略——愤怒、责难、退缩、溃逃——来挡掉这威胁。


有一种怨气症状不那么戏剧化,却更常发生,那就是「不停批判他人」的倾向。


你曾注意过一天中每小时心头掠过几个批判或责怪的念头吗?


我们通常很难觉察到自己对他人有多少批判,除非放慢脚步更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念。


我认识一位十八岁的年轻人,她首次参加止语闭关出来后,第一句话是:“我从不知道自己这么会批判。”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批判念头?


因为站在批评的角度,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可以感觉比人优越。


然而我们到底又为什么要感觉优越?


莫非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处于劣势,想要补偿?


我批评别人,会感觉自己有理而且领先别人,因此可以挡掉别人对我的评断和排拒,同时也可以抵消别人加诸我的力量。


所以我们再度看到创伤的运作:评断、责怪别人,以免因感受到没被爱而引起痛苦和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