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自然养生操 第二套 《圣水沐浴》(6)
来源:香港艾威序国际研究训练机构 | 作者:hkisyin | 发布时间: 2020-03-14 | 4821 次浏览 | 分享到:

静坐与禅思

气功界有这种说法:百练不如一站,百动不如一静。可见练功者对站桩功与静功是很推崇的。动功主要是形体的锻炼,外炼筋骨皮;静功主要是内气的锻炼,内炼一口气。静极生动是气机发动后的真动,气脉的开通必有真气运行。真气发动不了,气脉也不会通。所以修炼者历来将静功作为最高级的功法习练。外行人不懂,看到大殿里金光灿烂的佛菩萨,一个个神态安详地端坐着,两腿盘起,为什么要盘腿呢?为什么不是在天堂享乐或是在空中飘逸的形象?

 

佛菩萨是修道者也是觉悟者,盘腿打坐是进行高级修炼。用气功行话说,就是在修炼高级气功。练高级气功者几乎都要打坐,可见打坐虽然简单,但与悟道成佛成仙的关系十分密切。佛家叫坐禅。佛祖释迦牟尼是佛教中第一个通过坐禅悟道证道的圣人。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29岁时出家修行,在森林中进行过瑜珈的苦修,六年间,他的功夫也炼到相当高的境界,比如绝食(辟谷)、闭息、入定……但是都没有获得正觉。后来,他从森林中走了出来,恢复体力后,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最后终于悟道成佛。他认为入定后获得的诸般神通虽可震惊世俗并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但还不可能达到真正解脱,涌现出光明大智慧。所以佛祖告诫弟子说,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是大道。佛祖希望的是更高层次的解脱(即涅境界)。

“我勇猛精进认真端坐之时,得到第三种知识,无明已破,智慧已生,黑暗已破,光明已生”。与先圣祖师相比,当今气功界那些一味追求特异功能和以其功能媚俗惑众者显得何等渺小?何况那些小小法术仅是江湖之中的雕虫小技,更何况一些精灵附体者的表演给气功界带来了更大的混乱,尤其是对那些希望身心健康的人们并没有带来什么福音,倒残留下一股阴冷之气……

 

人类需要的是超脱、安乐、智慧、光明、圆满的人生;而不是狭隘、自私、愚昧、无明、苦恼的人生。

 

中国人的静坐观,当源于老子和他的《道德经》。老子崇尚无为自化,“致虚极、守静笃”、“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在静态中去体察直感宇宙人生,而不是靠后天思维去分析判断。

 

摒弃后天的识神妄想,复原先天本空本灵的妙智妙慧,这本是静坐悟道的最终目的。

 

与老子齐名的庄子则摒弃枯木般的僵坐,以“心斋”、“坐忘”代之。他倡导至人之呼吸以踵,缘督以为经……,由开始对宇宙本体的认识变为养生学中的重要方法。同样是静坐,在印度为瑜珈,是一种销肌淡髓的苦行,在中国则成了人们习练的气功。静谧之中感受着经穴的颤动;静极之下,谛听血液的轰鸣;在大小周天的运行循环时健身养生……

 

这与佛家那种“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的长期坚韧不拔的苦修苦行相比,道家则更重视当今生命的价值和长寿、长生。就是说,既拥有精神上的愉悦享受,又拥有生活上快乐追求,以游戏人生,潇洒人生的神仙生活自居自乐。

 

从达摩在河南篙山少林寺面壁九年(面壁即长时间的打坐)创立禅宗后,六祖慧能的“以心传心、即心即佛”的顿悟之法取代了蒲团上僧人枯坐的渐悟法门,给出家与在家修道之人开辟了一条顺其自然的光明大道。有人感叹道:既然磨砖不可成镜,坐禅不可成佛,云在青山水在瓶,还是一切自然的好。一切顺乎自然,自自然然,自然而然,没有半点的执着和渴求,饥来吃饭,困来睡觉,活来干活;无思无念,无我无他,无天无地,物我两忘。心头无物,不执着于苦修苦行和隔世绝尘中的静坐和冥想,只需放开眼去,积极入世,行住坐卧皆道场,生活处处有禅机。将工作与生活作为修行悟道的法门捷径,无疑给生活在快节奏下的当代世人的修炼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当然,对一切顺其自然的认识不可偏颇,不可放任自流。对于私心欲望的驱使,不可视为顺其自然。犹如喝酒吃肉的济公和尚,他的随意行为是对枯禅,执着追求者的嘲讽与鞭挞,也是对修行有素者破除执着、解脱自在的开示。可笑的是一些贪杯之徒为自己的犯戒行为找借口,喜欢搬出济公活佛迷惑他人。岂不知济公已经修到“无心”层次,酒肉在他腹中,也不在他腹中。那些借济公之名为己开脱者实则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

 

在学佛修道之初,必要的戒律是必须的、不可少的,因为你的思想行为偏离大道甚远,矫枉必须过正,严守戒律正是矫枉过正的权宜之计,等你修炼到一定层次时,就应该顺其自然了,顺道而行了,执着于教条不放就是缺少悟性的表现。就像前面讲过的老和尚背年轻女子过河的故事一样,小和尚执着不近女色的戒条,不帮那女子过河,心里却想着那年轻女子,照样是犯戒;而老和尚自然去背,不住于心,心里没有背,什么也没有,当然是最高的守戒。所谓一切顺其自然,自然则是大道之行,执着死守则是离道之行。所以顺其自然不是一般的修炼者所能做到的,要深刻领悟其内涵。


这使我想起周围和身边的许多虔诚的佛教信徒,在家烧香拜佛,千里迢迢去佛殿顶礼膜拜,平时省吃俭用,连老人和儿子都舍不得给的血汗钱,全部塞进功德箱内,十分慷慨大方,无丁点儿心疼。因为他(她)供养的是佛菩萨,他们认为会给他(她)带来好运,让他(她)的心灵深处得到了慰藉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