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田维在《花田半亩》中曾这样写道:
遗憾是常常的,孤独是常常的,生来是品尝苦味,生来便是看尽无常变幻。
人活一世,聚散无常,心宽似海,人生才能风平浪静。
只有到了一定年龄,经过生活的洗礼,才懂得想太多,就是一种折磨。
佛说: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心念,决定了万事万物。
京碧寺寺门扁额书有“第一义谛”四个大字,龙飞凤舞,灵韵非凡。
很多爱好书法的游客都慕名而来,据悉,这字出自洪川大师之手。
大约两百余年前,洪川大师来到京碧寺,寺里的和尚请他写这4个字。
洪川大师初时将这四字写在纸上,可是替他磨墨的那位和尚是个颇具眼力而又直言不讳的人,瞧见他的字,批评道:“这幅写得不好。”
“这一幅呢?”洪川大师问。
“不行不行,比前一幅还差!”这位和尚说。
洪川大师并未生气,耐着性子又一连写了八十四幅“第一义谛”,可和尚仍觉不够完美。
最后,这位和尚有事离开了片刻。洪川大师心想,这下就能避开和尚那挑剔的眼光了!于是,他心无羁绊,自由自在地挥洒出“第一义谛”四个大字,和尚回来看了惊叹道:“神品!”
为什么和尚盯着洪川大师,反倒字写不好呢?
原因就在于外界的眼光,在乎评价,顾虑结果,所以没能随心所欲,自然发挥不出自己的实力。
一生很短,不要在过分在乎他人的眼光,冷暖自知,日子是过给自己看的,生活是自个的,你不是钞票,人见人爱,谁都喜欢,别总是顾及别人,别总是迁就别人,别活在他人的眼中,没了自己。
降低期待,不要太看重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地位,一切随心随缘,平常对待,心若释怀,生命便是精彩。
与其费尽心机,取悦别人,不如放下脚步,丰富自己。
《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相传南北朝时期,有个农夫因为常年的战乱和苛捐杂税,家里十分艰难。
这一天,农夫眼看着孩子饿得娃娃直哭,心中难忍。于是提着锄头走到田边,可虫害和旱灾早已让庄稼颗粒无收。
他无奈之下,嘀咕道:“既然田里没什么能吃的东西了,还不如进山碰碰运气,说不定还能挖到点野菜什么的!”
想到这里,他便进山去了。当他看到一片长着野草的空地时,便停下来小心地找着可以食用的野菜。
碰到难挖动的地方,便拿起锄头一下一下地刨着,忽然“当啷”的一声,锄头碰到一个坚硬的东西,掉到了地上。
农夫捡起锄头,心想:“这什么东西?这么硬?难不成是个铁疙瘩?”于是,他用力刨了两下,竟发现了黄灿灿的金子!农夫赶忙深挖,竟然挖出了一尊黄金的罗汉像!
农夫兴奋地将这百十来斤的金罗汉抱回家。没多久,这消息便在城里传开了。城内一个富商听闻此事,便拿出等量的金银换走了金罗汉。
穷苦的农夫一夜之间成个了千万富翁,夫妻俩还没开心几天,妻子便见丈夫整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于是就问他:“你可是有什么难事?家里现在过上了好日子,你还发愁什么呢?”
谁知农夫答道:“怎么能不愁呢?我只挖出来一尊金罗汉,剩下的十七尊都不知道埋哪儿去了呢!”
什么是幸福?
一个有闲的穷人说:有钱就是幸福;
一个匆忙的富人说:有闲就是幸福;
一个下岗工人说:能上班就是幸福;
一个失去双亲的人说:父母在就是幸福;
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说:能看见就是幸福;
一个小学生说:每天都好多作业,没有作业就是幸福……
我们总是仰望和羡慕别人的幸福,其实,一回头,别人也在仰望和羡慕你的幸福。
少一分计较,多一分豁达;少一些乱想,多一分安宁。人生,越知足,越幸福。
人,只有一生,追逐太多欲望,只会身心疲惫。
幸福,来自于心灵的知足;快乐,来自于精神的富有。
生命是自己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今天比昨天过得更幸福快乐,便不枉此生了。
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世间万物皆不得长久,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一位挑水夫的两个木桶陪伴他多年,其中一个桶便慢慢有了裂缝。每当挑水夫挑水回来,那只裂缝的桶就只能剩下半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