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某位禅师有三个弟子,某天,师父问这三人:“我门前有两棵树,荣一棵,枯一棵,你们说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大徒弟说:“我看荣的好。”二徒弟说:“我看枯的好。”三徒弟笑笑,说道:“枯也由它,荣也由它。”是枯是荣,全是外境,我们左右不了,枯之后是荣,荣之后是枯,看到了这个规律,我们心里也该有底了吧。
香严智闲禅师饱学经论,后来去拜访师兄灵祐禅师时,灵祐禅师对他说:“听说你一向博学广识,现在我问你一个问题吧,在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智闲听后一时语塞,想不出答案。多年后,有天他在菜园子里除草,忽然锄头碰到了石头,只听“咣当”一声,智闲禅师顿觉身心畅达,终而大彻大悟。原来,这本来面目就是生活本身。
有个弟子去拜见一位禅师,他问:“弟子请教您个问题,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这些年来总是进步缓慢,在禅修上难以有所突破?”禅师拿起茶壶,往杯子里倒水。眼看水快倒满了,可禅师却仍不住手,依旧往杯子里注水。他说:“你心里就和这杯子一样,装满了东西,自然就很难再装下水了。”所以,人生不必太饱满,留有空白,才能有所进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野心的世界,因为要维护自己的野心,我们对自己的爱便十分强烈。但禅提倡的是一种大爱,这种爱需要做的是消灭自我,它把我们从对自我的执着的爱中带了出来,当对自我执着的爱消失了,因此而产生的痛苦也就减少了。
慈悲而柔软的心比任何武器都强大,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比横生野心更重要。当人们只是看到野心带来的物质利益,却忽略了野心将自己带入一个又一个的漩涡中,这漩涡的名字就叫烦恼。
当你迫切地想要拥有某件东西而又不肯付诸行动,这才是对生命的戕害、对生活的扼杀。从禅的角度来说,人的惰性都有改正的可能,只是要看你是否愿意。当你的心念提起时,你会很努力地去追求梦想,而不是怀着梦想不去行动,任其枯萎凋谢,然后又叹息自己愧对光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一切以结果为导向,保持正知正见,不迷信,不盲从,不搞个人崇拜,自己受益是根本,人生苦短,万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离心无法,心正一切正,心邪一切邪,保护好自己,保持自己的清静心和道心,尽快远离负能量干扰。更不去做干扰别人清静心和断人慧命的事情!
生命不过是一个来来往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有人离开,有人停下,但并没有什么是真正能够永远留住的。我们只要不去攀附、不去执着、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刻就好,为什么一定要叹息、要难过呢?
生命不需要我们刻意地控制,我们只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心念就好。禅认为,我们真正能把控的只有自身的情绪和心念,至于外物如何,那就随便它吧,反正心怀善意的人总会遇到善意,懂得安享生命的人总能遇见奇迹。
如何才能不被生活绑架?其实,当你从不切合实际的愿望中跳出来,当你看到空中的明月想到的是“月光多皎洁”而不是明天要应付的差事,当你开始接受自己原本的生活状态而不是盲目羡慕他人的生活时,你就已经踏上了创造生活的旅程。生活在你的心中、手中是一件艺术品,而不是捆绑你的绳索。
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美好心态,感恩是一种予人温暖的行动。很多人都把感恩当作了一种巧妙、智慧的处世哲学,也有人说感恩是作为一个善良人的基础,还有人以为,不懂感恩的人,就不是完美的人。但禅家的想法很简单,当你有一颗感恩之心时,你才能对自己、对生活更上心。你且看那些不懂感恩的人,他们对自己的生活都不会特别上心,因此他们经常过得很混乱。
当你遇到误会你的人、刁难你的人,如果你对自己特别有信心的话,是不是也不愿意过多地解释?没错!生活是要付诸行动的,而不是把时间都浪费在毫无意义的打嘴架上。
你给了别人什么,你就会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你想得到人们的尊重,你就要先从内心开始尊重别人。你想得到爱,你就要先学会爱。你希望在自己遇到困难时被别人帮一把,那么在平时,你就要多去奉献。这个世界很公平,你的收获与付出总是成正比的。这也是为何禅家经常说,有一颗平等包容的心,乃是此生最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