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来发展自己个性的,人是来发展自己觉性的,只在觉性发展起来了,您的个性才会更加绚丽多彩;只有觉性发展起来了,您才会对您生命中所有的发生赋与感恩。
因此,所谓修行者就是那些开放自己博爱、谦卑、忠诚之心,开放觉察之心的人、修行者,能觉察人性之美,走到哪里就会把博爱、谦卑、忠诚带到哪。
修行者练习开放的品质,就是为了不断地发现生命本源之美,发现自己之美丽!
世人争强,我守柔
《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如今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争强的教育,而对于修行人来说,却恰好是相反的——知雄守雌。“雄”在这里表示主动、强势、争先、争高;“雌”在这里表示宁静、守柔、低调、温和。
有道的人在明白了争“雄”是怎么回事后,就会心甘情愿地去守“雌”。因为守雌的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不争,只有不争才能积蓄气足、精满、神丰,避免在无谓的争夺上消耗。根本目的上的不争,才能得到比争更多百倍的实际利益;根本意义上的不争,才能让财富、人才、资源归附。所以不争才符合道,符合常德这个永恒的德行。这样不断按照不争的路线走下去,就会复归到婴儿单纯的状态,回归到人人都愿意来奉献爱心的喜悦状态。
世人喜白,我守黑
《道德经》:“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
人人都爱光明洁净,但如果只要白天而抗拒黑夜,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所以对于修行人而言,却要知白守黑。“白”在这里表示干净、纯洁、阳光;“黑”在这里表示混沌、糊涂、韬晦。
有道的人在明白了“白”是怎么回事后,就会心甘情愿地去守“黑”。特别是身为领导懂得韬晦后显得糊涂,才让下属有显才干的机会,也才能真正看清什么人是什么样。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我们在工作中掌握并运用“知白而守黑”这个人生法则后,您的德就会纯正起来,您就成为天下的表率。也只有当您处于阳光、走向阳光之时,而您的处事风格一直是不断的无我的“韬晦”下去之时,您才真正处于无极状态,这个无极的状态就是没有一切有形的迹象,所有一切有形的东西都可以从中产生出来,它是寿命无限、变化无限、功用无限,一切都不可限量的状态。
世人争荣,我甘辱
《道德经》:“知其荣,守其辱 ,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所有人都喜欢被人赞誉,但有时荣誉就那么多,所以修炼的人懂得谦下退让,甘于默默无闻而尽心尽力地工作;当不解、怀疑、侮辱来临时,接受、享受乃至无受。
“荣”在这里表示得宠的意思,还有兴旺发达的意思;“辱”在这里表示淡泊、卑微的意思。知荣而守辱才能成为天下的谷地,因为周围的人都很高,但我不去争高,我坚守着道,甘愿淡泊,自居卑下,就能使自己的德行光大起来,回归到“朴”的状态。
朴这种状态是道的原始状态,是大名无名的状态,是大有无有的状态,是大音希声的状态,是大象无形的状态,是大器晚成的状态——它是包罗万象的,是万法归一的,是至高无上的。
“三知三守”的重要成功密码
修行,不是修神通,而是修天地的品格,修一颗宽广的心。因此,对于修行人来说,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这“三知三守”既是修行的秘密,同时也是一门必修课!
所谓“知”是指了解、明白的意思;所谓“守”是指应该保守、安守的意思。三句话的共同特点其实都是“知其阳,守其阴”。一般人普遍都贵阳而厌阴,所以喜欢称雄而不甘雌伏;喜欢清白而不愿被抹黑;喜欢得荣而不愿受辱。而从道的方面来说,这些东西本质上都没什么差别。
但既然世人都贵阳而贱阴,那么有道的人就不该去和世人一样去争处阳位,而应该学习水德,去安守阴位,去安守不争和无为,反世俗之道而行之。对于修行人而言,“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坏者是吾友”——这里的坏,指的是缺点和过失,即大有闻过则喜的君子风范,即知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闻过则喜”的美德。闻过则喜、知错就改,就相当于抖掉身上的尘土,同时脚踩尘土,自己随之而升高。踩着不断升高的尘土,必然达到新高度,前途必然豁然开朗。
修行是为了济世度人
人都是生活在不同层次的宇宙空间中,每个人来到人间都要通过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受尽折磨的苦其心志的学习之旅,来获得爱的毕业证书。
所以修行者,应该像太阳一样,给人阳光给人温暖;像月亮一样给人生生不息的滋养雨露,泽被苍生,和蔼宜人。
所以修行者,应该持荣不骄,遇辱不辱,荣辱与共,其乐融融——淳朴善良、忠厚精进、包容感恩、济世度人是修行的唯一目的,修行就是要达到人类集体意志的道德水准的提升。因为人无德即有天灾人祸,地无德即是万物凋落,天无道即会地裂天崩,苍穹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