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三十六(2)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来源:香港艾威序国际研究训练机构 | 作者:hkisyin | 发布时间: 2022-01-04 | 3964 次浏览 | 分享到: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世界万物的存在皆是阴阳矛盾对立而又统一的相对存在。若立足于阴阳矛盾的一方去制约另一方,是采取硬对硬的强制(战争)方式或是采取隐蔽迂回的方式,是一场武力与智慧的较量。智者一般不采用武力直取的方式,而是施展计谋诱惑敌人上钩,从而达到以弱胜强或不战而胜的目的。《 三国演义》 中的诸葛亮就是一位善用智巧计谋的军事指挥家。而西楚霸王项羽则是依仗盖世武力强攻硬取,结果落了乌江自刎的覆灭下场。老子这里不是在向世人传授智巧谋略权术。因为老子十分明白,不合道者即使施展出浑身解数(包括所有智巧计谋)最终也不能得天下。机关算尽的诸葛亮尽管耗尽了毕生心血精力也没能为蜀国争得一统天下。由此看来,不明天意,不择明君,随意施展智巧计谋反而会助纣为虐,成为历史发展的阻力和绊脚石,最终被人民和历史抛弃。


圣哲老子则深明天意,顺自然规律,合自然之道,当时看到周朝日趋衰落,气数已尽,便倒骑青牛西去归隐。在这部经典中,显然是老子在向有志于以道治国者传授自然之道的法则规律,其中包括最上乘的炼虚合道、阴阳大化合一之妙理和道法奴役鬼神、不为而成的无上玄秘。而不是向无道的统治者传授权术机宜。因为无道的统治者由于不明天意,不修道合道,而随私欲妄为。即使玩弄权术计谋一时得逞,也不会长久,更不会给天下百姓带来和平幸福安定的生活。


“道”为何能奴役鬼神?这话听起来令人不可思议。其实道理很简单。古人传说中的鬼神则是阴阳二气的化身,而“道”超越阴阳而独存,阴阳本是“道”的演化。“道”自然能统御阴阳二气,由阴阳二气所幻化的鬼神自然能被道统御。


老子在这里谆谆教诲以道治国的有道之士要明了自然之道的基本法则规律,运用道光德能从万有源头上去自然调控化解和统御,而非从后天有形存在的形式上采取争斗或强攻。因为争斗或强攻的结果必然导致双方的伤亡。


比如用力去斩断一根硬棍是要花费很大力气的,如果设法将这根硬棍弯曲变形,待它达到极限时则自然崩断,无需花费多大力气。老子发现了这一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教化以道治国者应顺应自然法则规律,不可硬攻强取,而有意识地促使和加剧对方扩张壮大变形扭曲而失衡,失衡的结果就是崩溃与灭亡。


内因是无道者不知足、不知止,必然欲望膨胀、目中无人、惟我独尊或骄奢淫逸、腐化堕落。必然会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众矢之的。此时无需人为攻取,则必内讧自乱,自取灭亡!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的自然法则规律不仅适用于治国除霸安民,同样也适合治身及一切领域。比如良医对毒疮的处置不是保守的常规治疗,延缓毒化时间,而是用药物促使它尽快化脓后而一刀割之,斩草除根,不留后患。若用哲学的话说,就是促进矛盾的一方向极端加速转化而自行衰亡。


对于一个对外强中干、摇摇欲坠、欲将崩溃的政权来说,是继续以保守陈旧方式维护它的存在,还是以开放革新的方式改变它乃至废除它,显然是有道的统治者必须要尽快作出选择!如果有人试图以保守的方式继续延续下去,不仅拯救不了即将灭亡的趋势还会给国家社会人民带来惨重损害!成为千古罪人……

自然之道的法则规律就是一个和谐平衡。时刻保持和谐平衡,严防矛盾激化、阴阳失衡就是治国治世治身之根本!


西方一些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政府,他们在矛盾的双方或多方还没有达到严重对立失衡之时,就利用民主的方式将日趋对立的矛盾和怨气通过一些渠道(宣传媒体的开放与平等对话)适当地释放出来,从而缓解了矛盾,达到新的平衡。由于他们把握了自然之道的和谐平衡法则规律,所以建国多年不曾发生大规模的工人农民起义与战争,由此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伤亡。显然这是统治者对自然平衡中和之道的把握与运用。


对于无道昏庸不知足的统治者或贪官污吏施以张之、强之、兴之、与之的助长手段则令其加速走向灭亡。这也是老子所讲的“反者,道之动”的本质内涵。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将使权势弱之,必固强之”手段的应用在历史上不乏其人。一些明道君主或侯王为了削弱对方的兵力不是采取直截了当的罢官夺权的强硬方式,而是投其所好,加封官职,促使对方的野心迅速膨胀而张扬起来,而后抓其把柄,随意处置。这样不仅不失民心反而得之民心。历史上的郑庄公便是典型一例。郑庄公极想除掉自己的同胞兄弟共叔段,但苦于没有机会。于是就有意放纵他胡作非为,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这自然养成了骄横贪婪、目中无人的恶习而必然激起天下人民的反对。郑庄公则不动干戈,也不背杀戮兄弟的恶名,自然达到除取其弟的目的。同时这也从另一方面告诫世人:多行不义必自毙!“欲废之夺之先兴之与之”的事例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比比皆是。当今社会,一些人为达到目的向当权者奉献金钱美色,以此毁掉了一批又一批大小当权人物。


在矛盾相对存在的三维空间中,由于阴阳矛盾的相互依存性,有一利必有一弊,有一弊也必有一利。祸福相依、吉凶相存,两者相互转化、互含包融。明了趋利避害的诀窍是平衡的中道观。儒家孔子早在2500 多年前就提出了“中庸之道”。自然之恒道在人间的演化之道就是中庸之道。据孔子讲,早在尧传位给舜时,就谆谆教导说:“允执其中”。当舜传位给禹时,也告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