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放松来缓解!
来源:香港艾威序国际研究训练机构 | 作者:hkisyin | 发布时间: 2021-07-10 | 4190 次浏览 | 分享到:

别用生病吓唬自己,你只是需要休息!

放松和觉察,帮你重回平衡。



01
 M O R E  · W I S D O M 

身心的问题,是内在程序的问题


人体其实是一个能量体,同时,它还有一个物质体,一个意识体,也就是身、心、意,它们合在一起。


那这个世界呢,是物质、能量还有信息,也是三个东西组成的,整个世界是这样地在交流。


在交流的时候,任何部分的卡住,就会出现问题。卡住以后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有的人是以肉体为主要模式,他会很关注自己的身体,会关心自己的皮肤啊、长相啊。或者身体上有很细小的不舒服就会特别在意,这是以肉体为主的一类。


还有对情感比较关注的,是以情感为主导的,还有是以思想为主导的……



当人在交流过程中卡住的时候,以人原来的某种主导趋势,就会首先在这个层次上显现问题。


比如同样遇到同样一件不高兴的事情,有的人会明显地感到身体上的不舒服,比如偏头痛或者胸口憋得慌,甚至血压升高。


有的人只是觉得,我觉得心里很受伤,但身体还没感到出现问题。


还有的人会在思想上进入一个很深的思考,或者进入缠绕、回忆、联想的一种状态。


但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有这三个部分的显现、互换,这个时候觉察就非常重要。



一个人对自己,如果能稍微花时间来觉察自己,就会知道自己正处于什么状态,常常以什么样的模式应对外界和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受伤,什么情况下容易被引动……


当你被引动的时候,心里也会有数:哎呀,我又掉坑里了,但没关系,慢慢爬出来吧。


最怕是已经掉坑里了,但是自己不知道。有很多人虽然已经掉坑里了,他还以为:我这里才是好地方,你们跟我过来吧。


面对问题,不同的科学、不同的文化处理的层次是不一样的。


比如现代医学呢,在肉体的部分处理得非常好,假如骨折或者出车祸受伤了,想都不用想,马上去找西医,这是它最擅长的。


但如果你是能量层次出问题了,应该去找中医。


关于精神的部分,因为我们最近60年一直立足在唯物主义,所以大家一般把心理活动、动机、人格、思维、想法、逻辑判断、记忆、回忆这一类都当做精神范畴,这些在心理学来说,其实是属于精神的表层。


我们常常说,比如湖面上的那座山,那些思维、情感等等,只是山在湖面上看得见的部分,很表面的。真正的精神它指的是山在湖面下的部分,比如潜意识、过去的记忆、人类共同的记忆……


这个“山”本身也是个生命体,它跟天地之间也是有交换的。这个交换,不光是热能呀、寒呀,也有它们的信息。传统文化里面说的是“神”。


对于我们现代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或者说信息量是很大很大的。


但是呢,人类发展到现在,只是那么几个抽屉,容量还非常有限,而且贴好了不容置疑的标签。然后,把这个世界上可以按照标签分类的,放到这几个抽屉里,作为我们能够认知的对象。


因为就只有这么几个抽屉,所以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解读很狭窄。


比如我们的上一代,就只有两条路线,对吧?不是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最多还有个修正主义,因为当时的抽屉就是这三个。


所以,人类一直就在这几个有限的抽屉里面变来变去,只是每一代把抽屉上的封条撕掉,换一个新的名字。


一般的心理问题,其实有点像电脑死机了,其实就是程序错乱了。一只电饭锅,本来要做粥的,结果做成米饭了,还多了很多锅巴,其实是程序的问题。锅其实不错,电流也不错,米也挺好的,程序出问题了。




02

 M O R E  · W I S D O M 


身心的问题,是内在程序的问题


深入的交流可以舒缓压力
曾经有一个病人,肝癌。肝癌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太大了。他是退伍军人,然后一步步升职到法院院长。

法院是一个金气很重的、冲突性的精神环境,他为人正直,性格是那种过于严于利己的,压抑自己的类型。家人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缺乏深入的、舒缓的交流,整个家庭里面没有太多可以释放压力的空间。

这些关系在心理学里有个概念叫「社会支持」。如果一个人他不高兴了,但这些空间都很好,婆婆也很好,媳妇也很好,儿子也很好,互相的关系也融洽,那这个人即使生病了,他回旋的余地很大。

什么叫不深入的交流呢?我在北京住过十多年,我注意到不少家庭都是浅表的交流:

哎,土豆丝做了没有?

哦,做了。

菜正在炖着呢

今天谁谁谁来了

那个电话你回了吗?


家人的对话都是这些日常事务性的内容。这些是必要的,但还需要深入的交流。

深入的交流是什么呢?有个电影《天下无贼》,刚开始的画面是教富商学英语:you break my heart。你伤了我的心。如果一个家庭成员如果能够认真说出类似的话,说明这个家庭还有深入交流。


很多父母和孩子的对话内容很固定:作业做了没有?今天老师怎么说的呀?午饭吃得怎么样啊?这些表面的交流当然也需要,但如果只是停留在这里就不够了。

如果小孩子回家说:妈妈今天我不是很高兴,那个老师怎么怎么了。妈妈就需要跟孩子好好交流,看看他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说:你是不是又怎么怎么了?这就是新问题下了老诊断。

交流的层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生活当中大量的交流是无效交流。比如,假设今天我给你们讲很多科学新进展新发现,看起来很玄,信息量很大,可能会是无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