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自己的心量,你就是整个宇宙
来源:香港艾威序国际研究与训练机构 | 作者:hkisyin | 发布时间: 2021-03-16 | 533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个修行人,如果你真的想修,你内心不要看别人,只看自己。


让自己身心打开,别人说你什么,你都接受。


不要反抗、不要为自己辩护。你敢接受,就把自己的量给打开了。


这个时候,你就变成了一个大的容器。你有了这个大的容器,就能够得到宇宙的力量。


不只是某一个明师的力量。你得到了宇宙的力量,自然就把这个明师的力量也包含进去了,把他融入到你的范围里面去了。



但是大家都做不到,你能做到,你当下就是一个成就者。


你能做到多少,就成就多少;能够做多久,就成就多久;你敢做一天,你这一天就是佛;你敢做1个小时,你这1个小时就是佛的境界。



总是喜欢在对方身上找毛病,不愿从自己身上找毛病,总想从别人那里索取,不愿意自己付出。学佛是付出,不是索取。


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你索取的越多,你内在本身具有的(先天本有的)失去的也越多。


自己的心量打不开,你在方法上做得再多也没有用,那叫做修方法,不是在修道。


修道的根本方法,就是把心量打开。



可是学佛的人有个最大的毛病:你说他一句,他要反驳你十句。


不学佛时还挺老实,学佛以后,学得比常人会说了,你怎么说他,他都觉得自己有道理。


学佛是一种“死亡”。把自己的思想死掉、把自己的看法死掉、把自己所有的念头都要死掉。


只有做到这样,你灵魂里的那股力量才谈得上会出现。人为什么会活得不愉快?活得很累?


因为你思想里有很多东西都没有达成。你的想法太多,说出来大家都不接受,所以你觉得很累,觉得大家跟你不和谐。


你什么想法都没有、什么理想都没有,这时你会觉得跟谁都合得来,谁的意见都好。



一个学佛的人,他的内心里有一丝的力量没有打开,都没有办法进入到核心里面去。


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不接人、不待物、不做事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很清净、觉得自己没有缺陷,有定力、有智慧,是一个完美的人。


可是当做事情的时候,一听到别人发表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不吻合的时候,如果你心细,在这个当下,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我执和种种成见都会出现。



然而很少有人能够在这一刹那发现自己,都是听到不顺耳的意见时,总是在对方身上找毛病,不在自己身上看问题。


不过“打开自己的心量”,这的确不是学来的,是天生具备的,天生又是怎么具备的呢?


是累生、累世积累而来的,一世就只修那么一点点,一世、一世修下来,修到现在才受用。


有的人听到的当下也确实想打开,可是一碰到问题的时候,这种心的力量又被“我执”给吞噬了。


 当一个人对抗的时候,你们说说是什么在对抗?


也许你们会说:“是自己的建议在对抗。”自己觉得对方的方案不太好,就出了个方案。那么你认为自己的新方案好,是什么力量在背后呢?


如果你不承认“我执”,甚至会说:确实我的方案比对方的好。


为什么会有“确实”这个念头存在呢?


一个人如果不学会感恩的话,他的我执是没有办法破裂的。当一个人在感恩的一刹那时,“我执”的力量才会靠边站。


就在我执靠边站的这一刹那,自己内在的佛性,才有了一个冲出来的空间。要对国家感恩、要对环境感恩、要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恩。

如果这个国家不太平,你怎么修行呢?如果没有这个环境,你到哪里去修行呢?没有身边的人跟你作对,怎么认清自己的我执、认清自己的心量狭小呢?


来到我们面前的每一个人都是来成就我们的,都是来考验我们的,都是来帮助我们的,接受了对方,自己在修行上就是一次大的超越。


你把对方击败了,这次你赢了,而你内心的我执又上升了好几个台阶,你不知不觉地已经中毒了。


你这一次输了,听从了对方,你的我执就破裂了一层,你内在的佛性就往外涌了一层。


只有当你在学会感恩的情况下,你才能够奉献。只有在奉献的当下,你内在的力量才会冲出来。



我们现在是一种什么心态?你说我一句,我顶你十句;你打我一拳,我要打你两拳。


既然是这种心态,还往哪里去学佛呢?还学什么佛呢?因为你没有这个胆量,怕失去我执、怕牺牲自己。究竟失去什么呢?


实际上失去的是“我执”。学佛,应当随时随地反省自己,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



一个人为什么不能适应团体呢?为什么不能和大家共处呢?就是因为自己的“我执”太大。


再说通俗点,就是自己浑身的刺太多、自己浑身的棱角太多,摩擦得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