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秘妙用:人的迷惑无明是构成阴暗心的根本(2)
来源:香港艾威序国际研究与训练机构 | 作者:hkisyin | 发布时间: 2021-02-03 | 4467 次浏览 | 分享到:

阴暗的心理来源于心态的失衡。阴暗的心态时刻生出阴暗的心情、阴暗的环境、阴暗的世界、阴暗的生活、阴暗的工作、阴暗的人际关系、阴暗的家庭氛围……周围一切的一切皆随着失衡心态皆变得阴暗起来,这种阴暗的人生不就是宗教中所宣扬的“地狱”吗?



用不着比喻与联想,人人都可能有心头的乌云遮掩心灵阳光的时候,在这种悲观伤心失意的心态下,原本明媚的春光也由于阴暗心境的笼罩顿时变得昏暗起来;原本秀丽的山川被阴暗心境笼罩也会变得灰暗起来;耸人云端的大厦似乎变成了狰狞的“恶魔”:窗户的灯光也似乎变成了“恶魔”的眼睛;周围本来熟悉而亲切的一切似乎一下子变得阴沉而陌生;就连爱妻那娇媚的面容也显得黯然失色……往日的爱好也变得兴趣索然。



天,还是这个天;地,还是这个地;人,还是这个人;一切都没有变,为什么我眼前的一切会变得这样?是中邪还是大脑出了问题?去找医生,诊断是忧郁症、神经衰弱。神经怎么会衰弱呢?究其根本,还是心理出了间题,仅靠药物治疗是不行的!



心病还靠“心”来医。佛说“心”为大医王。真心本虚无,虚无则空,空则灵(空灵)、灵则明,明则无所不知,无则无所不治!只要转变一下思维方式,静心入虚无,就能打开心锁,让一真灵光洒满心地。一灯能除千年暗,何愁阴暗心不除?



阴暗心理来源于灰色的思维方式,日本医学博士春山雄茂在他的著作《脑内革命》中称这种思维叫“弊导思维”。其意浅显地说:“遇着事情往好的方面去考虑,就不会造成精神紧张;凡事向前看,必有好结果。”



“在医学界也开始谈论同样的话题。心灵和身体总在不停地对话。于是‘心灵所思考的’就不是抽象观念的东西,而是物质化的‘作用于身体的东西’(我们称之为精神信息能量)”。



“别人说自己什么话,如果听后觉得心情不舒畅,体内就会产生加速衰老、促使致癌的物质;反之(利导思维)如果能够正确对待,体内就会产生保持年轻、增强健康的物质。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身体的确是这样的机制。”



“所以,养成凡事都能保持利导思维习惯的人不易得病,反之,遇到什么事情只会弊导思维的人,动不动就会生病。同样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有的人身体强壮,有的却体弱多病,这虽然不能全部归结为利导思维的原因,但这种‘心灵思考’的差异无疑造成极大的影响。”



“那么心灵思考会在体内产生什么物质呢?一般地说就是荷尔蒙。其中与心灵思考有关的荷尔蒙只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脑磷酸、β—内啡肽等”。



“人在发怒气恼情绪紧张的时候,脑内分泌出去甲肾上腺素,荷尔蒙是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也就是把大脑的命令传达给细胞,所以,一旦失去发怒的信息,整个身体顿时紧张起来,呈现活动性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荷尔蒙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不知道为什么却有那么大的毒性(仅次于毒蛇,能毒死小白鼠)。”



“就是说,如果经常怒气攻心,心情感觉异常紧张,由于去甲肾上腺素的毒性,会引起疾病、加速老化、导致早逝。相反,不论什么时候总是心情舒畅,面带微笑,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思考,脑内就分泌出具有活跃细胞、增强体质功能的荷尔蒙。”



“这些荷尔蒙保持身体旺盛的精力,抑制癌细胞,使人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如果希望人生过得欢愉康乐,无灾无病,健康长寿,就要实行这种产生有益的荷尔蒙的生活方式。”



“使人心情愉快的荷尔蒙就是我所说的脑内吗啡。因为它和毒品吗啡的物质结构形式非常相似,我才将其命名为‘脑内吗啡’。毒品吗啡具有依赖性和副作用的危险,脑内吗啡则完全不必担心这些问题。”



“现在已知的引起人的快感的荷尔蒙约有20种,虽有作用方式、程度强弱的差异,但药理作用大致相同,所以本书把这些快感荷尔蒙统称为‘脑内吗啡’。



在这么多的脑内吗啡中,最强烈的快乐荷尔蒙β—内啡肽,它的快感效力是毒品吗啡的五六倍。我们的大脑能够制造出如此快感的物质。这意味着什么?


我想,这是上帝让人类充分享受。



然而人类想了许多坏主意,也干了不少坏事。



比如:有人总想着‘损人利己’,以便大发其财,或者沽名钓誉,一旦得逞,则兴高采烈,兴高采烈则必分泌出脑内吗啡。



可是,这种沾沾自喜往往好景不长,肯定终要受挫失败。只要干了不利社会有损他人、招人怨恨的事,大脑就引导他走向毁灭。按照我的解释,这是因为上帝只把热爱理想人生的人留在世上,将不合其意图的人尽量予以消除的机制,以遗传因子的形式留在体内的缘故。大脑储存着祖先遗留下来的记忆信息,所以我觉得这种机制并非是不可思议的。”


大凡不相信气功作用和人体存在着巨大潜能的人,对中华古文化“佛、道、儒”三家持有疑义偏见的人,大都十分相信现代科学的人。如果听说哪里发生了奇怪现象,就会鄙夷地耻笑说:“全是迷信,没有一点科学道理!”这几乎成了自称唯物主义者的惯用口头语。所以这里特别注意引用现代科学家的研究资料,因为这是当代社会各界评判是非的标准啊!从这段文字中使我们发现了一个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