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二十六(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来源:香港艾威序国际研究训练机构 | 作者:hkisyin | 发布时间: 2021-11-10 | 4302 次浏览 | 分享到: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①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②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④ ,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注释】 

①静为躁君:静与燥相对。静为本,燥指阴阳失衡变化。清静是躁动的主宰。主宰者即君主。

② 辎重:辎,指古代之车。此处指静。

③ 燕处:指皇宫后妃所居的华丽之处。

④ 万乘之主:周朝天子有万乘兵车。万乘之主指周天子。

⑤ 身轻天下:以自身的轻浮躁动治理天下。这里指无道之君的治理。


【语译】

    持重是轻浮的根本,清静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圣人终日之行是不离清静根本的,虽有荣华壮观的宫阙,身居其中而能超然物外。一个有万乘兵车的君主怎么能以轻浮躁动治理天下?轻浮者必失去众臣之拥护,躁动者必失去君主之王位。


【悟解】

小子:老子在这一章中,强调了无为清净不仅是修身之道,也是治国之根本。重为本,轻为末,故重为轻根。一国之君不重则不尊(尊重就是尊敬的根本、遵守根本),治身不重则失神(因神乃身之本),草木之华因轻放而零落,万物之根因深重而长存。自然现象潜含自然之道,万物之本在于根。而根却深藏于泥土中不易被发现,易被发现的却是招摇世人耳目的枝叶花朵。根,默默无闻深藏于地下,为枝叶花朵的生长开放储备充足的营养。这无声无息深藏地下而默默奉献的根就好比是“道”,守着根本就是守道合道,丢弃根本而在枝节上下功夫就是本末倒置,失道离道,自然不能长久。根深才能叶茂,这个浅显的道理似乎人人明白,但对于个人来说,有时却迷糊了。平时只羡慕成功者的浮华荣耀,却不知他们的成功是由深重的根基所决定。


如果从修身的角度讲,心神为重为君,是制御全身的根本,修身者终日是不能离开这个根本的,时时刻刻皆要保持心神的清静。即使有荣华富贵相伴,这个主宰全身的心神是不能为此而摇动的。所谓超然物外,富贵不能淫,即身在福中而心在清静,这是修身者的心态与规范。反之,如果轻重本末倒置,忽视心神的清静,为富贵荣华的外象所迷惑转动,变得轻浮外露、躁动不安,势必伤神耗气,阴阳失衡,使身心受到伤害。这段文字的含义就是要求修道者要做到心神不为外境所动,即不动心!心动则一切动,心静则一切安。有道之君一心不动合自然,身心和谐,则民自安!人身小宇宙中,心为天,身为地,元神为君,四肢百骸为民,元气的生化为万物之生化,这与治国之道如同一辙。又称“身国同构,修身即治国”。道经云:“一身之设,一国之象也。圣人以身为国,以心为君,以精气为民。民安则国斯泰矣,民散则斯虚也。夫能惜精爱气,则所以长生也。” 


    由此可见,以无为之道治身则长生,治国则长久,治业则发达。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始终保持心神清静,不为物喜,不为己悲。只要心神不动,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也如苏东坡居士所写:“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佛家称之为“禅定”,禅定的力量不可思议。


    如果从治国(治家及各个行业的管理)的角度上讲,一国之君如果能清静无为合自然,保持一心不动,哪怕是居于豪华的宫殿,置身于舞林酒池之中,也始终不迷方向,不受影响。显然这是以道根为本的稳重心态(即不动道场),不会为轻浮所扰而陷入其中。一个万乘之主的君王怎么能丢弃根本而利用表象的浮华和躁动去治理国家呢?这句问话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试看当今社会,大多数国家只重视物质财富的积累,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与高楼大厦的建立,影视画面的光怪陆离,物质科技的发达与市场的繁荣,人人追逐物质利益享受,但忽视了“人心根本”的清静自然,天下社会岂能不乱?!自然灾害岂能不频繁?究其根本,人心浮躁、远离大道、本末倒置、阴阳失调,天下社会焉有不乱之理?要挽救社会、治理混乱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失调,那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从“人心根本”上下功夫、做文章。


据悉,西方老牌子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一个具有基督信仰的民族,却将大乘佛法编入了学生课本!这在全世界是第一例。显然,这是一个极有深远寓意的象征。也许是他们受到大哲学家汤恩比教授的影响。汤恩比教授曾讲过,挽救现代人类社会不是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是要靠东方中国的孔子之道和佛教的大乘思想……孔子之道的实质与佛教的大乘思想皆是人心的净化修养,与老子的自然之道不谋而合。


    一个社会、国家、民族如果离开了人心清静的根本,而崇尚追求外在浮华的权色名利和物质享受,其发展的结果必然是争斗混乱与衰落!


    这是历史早已验证了的一个规律和教训,至今仍在继续重演!


    请问老子,您在这一章中所讲,是侧重于治国或是修身?


老子:你小子怎么又要分别?你不是反复讲,要无分别吗?既然无分别,就不要再问,一即一切!大道真理适用于各个行业领域,以“不变”应万变嘛!你明白社会现象与人心的关系吗?


小子:言行不一,习惯成自然。看来要真正做到心无分别并非易事。思维的念头如野马奔腾,要真正锁住奔腾不止的“意马心猿”必须要在禅定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