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冲而用之① ,或不盈② ,渊兮似万物之宗③ 。挫其锐④ ,解其
纷⑤ ,和其光⑥ ,同其尘⑦ ,湛兮似若存⑧ 。吾不知谁之子⑨ ,象帝之先⑩ 。
〔 注释〕
① 冲:中也、空也。道冲,道体空虚无名而其用在中。② 不盈:不溢满而无穷尽。
③ 渊:喻道深不可测也。宗,指道为万物的宗祖。④ 挫其锐:挫止精进的锐气。意指世人的分别取舍之心和争斗进取的欲望。
⑤ 解其纷:解除世间的纷杂万象的根结,意为平衡和谐万物生命。
⑥ 和其光:道虽具独见之明,但不炫耀而与万物生命自然和合。
⑦ 同其尘:道虽超越一切相对存在的名相概念,但并非高高在上与万物脱节隔离,而恰恰与万物生命同体同根同处,或曰同流合污。
⑧ 湛:湛然幽隐。似若存:好像若亡若存。
⑨ 谁之子:谁的子孙。意指道无所从生
⑩ 象帝:象在天,形在地。象帝,即天帝。
〔 语译〕
道体空虚无物,却妙用无穷,道的深不可测近似万物之根源宗祖。它挫止了违反自然之道的锋芒与锐气,解除了纷乱繁杂的妄念而变得单纯原始,将慧光隐藏而合于万物众生,与万物众生同处同在而同流合污,它湛然幽隐若亡若存。我实在不知它是谁的子孙.( 因为)在天地之先它已经存在了。
[悟解]
小子:老子啊!您真是惜墨如金,一句话、一个字也不多用。故赢得今日世界上最高的稿酬。真是字字千金!但千金的字却最大难度地迷惑和难为了当代人。您那金口玉言,至今被后人当作词汇成语使用(如知道、道行、道德、妙用无穷、合光同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古文化的根本在于道教文化,而道教文化的根本又建立在您这篇光辉巨著之上!可以说,没有您的5000 言《 道德经》 ,就没有中华古文化的渊源根本。要了知宇宙万物演化的根本法则规律,获得放置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真理,就得潜心悟解您的道德真经。令人眼花缭乱的百端万象最终还是要统归于无声无息、无形无相、无高无低、无尊无贱的统一道源!故世人称“唯道独尊”。
我理解您所在那个时代的文章是文言体,极简练的。这正符合大道至简的原则。越复杂越具体,所潜含的内容就越狭小,其局限就越大。就讲这个“道”字,它包含了天地万物众生命的全部内涵!可以说它是宇宙的全息统一源,佛的无量智慧,上帝的全具全能!“道”,虽恒存于宇宙天地万物之先,却没有一个具体名字,更很少有人知“道”,更不用说明道入道合道了,这里,为弘扬您的道德真经,为适合现代人的特点口味,也是理解方便的需要,我只好以通俗大众化语言去思悟发挥,其中不当或误解之处,还请您谅解和指正。
这个先于天地而恒存的无名无相的虚无之“道”却有着广大无边无所不能的神奇妙用!可以说是想用多少就用多少,想多奇妙就有多奇妙!真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全息全具全能!而且再多再神再奇再妙也没有自足盈满的时候。“道”的怀虚伟大包容和神奇尊贵崇高哪个能比啊?道卑下虚无得连个名相也没有,更无法让人为之树碑立传。要立就只能立个“无字”真碑!实在无言可说、无名可冠。因为用心一想、用口一讲、给它起个名字,那就不是真正的虚无自然之道了!即您在开篇首先声明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内涵真本义。
“道”的渊源不可追溯穷尽,它就是天地万物生命之根源宗祖。若要想知“道”、明“道”,就要修道合于“道”,与“道”同行,具备“道”的特征。作为修道者来说,首先要抑制你的私心贪欲妄为与锋芒锐气,变得安静本分与厚道。同时再将世间十分繁杂的东西变成单纯原始。也就是合多为一、合二为一,窥破万象而究其根本。而后隐藏其修道的身份,与繁杂的社会尘世和处于低下的庶民百姓平等无分而融为一体。你虽有见“道”明“道”的自知之明,但却不言其明、不显其明而隐藏其中。另外,也可以释解为妙用无穷、不知其名、能够成为天地万物宗祖的虚无自然之道则虚怀若谷,它收敛起自己的锋芒,解除其演生万物的繁杂之象,使自己变得单纯无知,并融汇于尘世万事万物之中,且湛然安静。它虽无名无相,但它却永恒存在!这个能独立超然永恒存在而妙用无穷的自然之道之所以能将自己不声不响地隐藏于尘世间的万事万物之中,是因为它无色无相无名无状无声无息乃至没有人能够认知它。我是通过修无为才认知了它,却不知它是由谁所生,但知道它早在天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为什么老子能知“道”?因为老子修“无名”而能知。
如果立足于个人修身养性来释解,“道”的妙用在于中和平衡的自然效应,在于自动调整化解那些阴阳失调的万事万物和人的身心失衡。因道之“虚无”渊深而不可测,故其能量无限,取之不尽而用之不竭,自然可以成为宇宙万物的演化始源宗祖。修道者欲得“道”的中和平衡调整效应,首先要能入道合道。而入道合道者必须要收敛起自己的贪心妄想与妄为!从繁杂的社会事务中和纷乱的心绪中解脱安静下来。或者说是“拴心猿、锁意马”,挫败其纷争好斗的锋芒锐气,令自心变得平和安静自然起来。一句话,“收心平性”。就像《 西游记》 中的如来佛将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乃至鼻孔中生草。其中含义就是挫其好斗的锐气而趋于自然平和的心境。如五行中央之土,能运化生长万物而滋润四方(五行即木火金水土,土在中央)。熄灭了心急火性趋于自然平和后,还要一步步的去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