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最大的奇观:富人在吃苦,穷人在享乐(深度)
来源:香港艾威序国际研究训练机构 | 作者:hkisyin | 发布时间: 2021-05-20 | 4915 次浏览 | 分享到:

1


网上有这样一段话:


什么是吃苦?


大多数人对吃苦的含义理解得太浅了。


穷根本不是吃苦,穷就是穷,不是吃苦。


吃苦不是受穷的能力。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为了一件事聚焦的能力,以及为了长时间聚焦做一件事的过程中,所放弃的娱乐生活、所放弃的无效社交、所放弃的无意义的消费,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忍受的孤独和不被理解。


吃苦的本质是一种自控能力、自制能力和坚持能力,以及深度思考。很大程度上,靠自己成功的富人,往往比穷人能吃苦,否则他就不能靠自己白手起家。


你会发现他富了以后做事情还是比你勤奋、还是比你能忍受孤独、还是比你更有理想。



2


吃苦,正在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


在之前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穷和苦是连在一起的,穷人就得吃苦。而现在这个物种过剩的时代,社会已经有足够能力圈养所有的人了,即便是穷人也不需要吃苦了,反而会过的更安逸舒适,天天刷刷短视频,看看直播和娱乐节目,玩玩游戏,去拼多多上买买东西,反正也也消费的起。


恰恰相反,这个时代却轮到富人开始吃苦了,因为一个富人要想实现财富的保值或增长,必须得主动尝试很多东西,主动改变自己的很多习惯,甚至主动革自己的命,要保持进化,日日精进,这就是一种苦,富人得付出N倍的努力才能创造和守住自己打下的江山。


过去说的是穷苦人家,吃的都是缺衣少粮的苦,而现在即便是最底层的人,也不会为温饱而发愁了,比如“精准扶贫”就可以保证人类未来都不会缺衣少食,而且互联网时代各种精神产品那么丰富,游戏啊,直播啊,娱乐节目啊,应有尽有,可以尽管沉迷,随便放纵。


因此人生有两种痛苦:


第一种叫生活的苦,是世俗琐事,是奔波操劳,是热嘲冷讽,是被收割。


第二种叫成长的苦,是主动改变,是寒窗苦读,是埋头奋斗,是孤独。


成长的苦,不再和物质无关,而是和精神有关。它的本质是收敛自己的人性深处的各种欲望,长时间为了一件事聚焦和专注,并且放弃的娱乐,放弃的虚荣,放弃的享受,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忍受的不被理解和孤独,其本质是自制和自律的能力,是延长耐性和深度思考的能力,这些都是精神上的苦。


生活的苦成长的苦,你总得选择一样。


如果你能接纳成长的苦,就可以避免生活的苦。


否则,你就在生活的痛苦里不断轮回。


3


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同样的事,看似很努力,但是却始终在原地踏步,没有任何增长。


其实这不叫努力,这叫重复劳动



有一个1万小时定律: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新手变成高手。

 

然而想想那些在流水线上工作了十年的工人,他们每天都在辛勤劳动,早已超过一万小时,最后的结果无非就是动作更熟练一点,并没有成为工作上的高手,生活上的强者。因此,绝大部分人的努力只不过在低水平的重复。


人生成长进步的关键在于四个字:刻意练习。


重复劳动,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在同样的行为中,并且顺应了人性上的懒惰和安逸,让人越来越钝化,不需要思考,更不用强迫自己,机械的重复某种单一的行为。是温水煮青蛙,是守株待兔,是刻舟求剑。


刻意练习,是先找到正确的改变方向,然后抑制自己的懒惰情绪,按照设置好的路径,争取做到每一次都有突破,每一次都强迫自己做最应该做的事,并最终适应这种状态。


这就是积小胜为大胜,更是积跬步以至千里。


刻意练习的关键在于要走出舒适区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成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在最内层的舒适区,你的一切都轻车熟路,一切举手皆可得。

在中间层的学习区,你会感到不自在,因为你面对的都是新事物。

在最外层的恐慌区,你会一直恐惧,因为你面对的都是远超你能力范围的人和事。


高手有一个特点:喜欢主动走向恐慌区,大胆面对未知和挑战,不断的迫使自己走向更高层次,这就是刻意练习


记住一句话:高手从不去做喜欢的事,而是去做最应该做的事。



4


这就是很多穷人无法改变命运的根本原因。现在社会已经有足够能力圈养所有的人了,即便是穷人也可以过得更安逸舒适,天天刷短视频,看看直播和娱乐节目,玩玩游戏,去拼多多上买买东西,反正也消费的起。


对穷人来说,由于人性的原因,一个是眼前伸手可得的欢愉和快感,一个是需要用痛苦磨炼自己的精进过程。绝大不多穷人宁可躺在底层的舒适区麻醉自己,也不愿意去磨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