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三(7)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不为,则无不治
来源:香港艾威序国际研究训练机构 | 作者:hkisyin | 发布时间: 2021-05-18 | 5492 次浏览 | 分享到: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不为,则无不治。



老子所讲的“圣人之治”(包括修身与治理国家),就是自然无为的“道”治,就是以“自然之道”治理天下。以“道”治天下,就是让天下百姓无知无欲,安分守己,心无分别,意无取舍,无争无斗,无我无物,人与万物,一律平等。在这种一律平等如一无分别的自然社会环境中,即使有些智能奇巧和善搞权术的人物出现,他们也无有用武之地!这就好比在一群无知无识、天真无邪的孩子中间,你纵有盖世之才华和口若悬河的演辩能力,又有什么意义?又有谁来欣赏赞美你崇拜你?若强行表演只能说是“对牛弹琴”。这样,人心自然平和,国家自然安定,社会自然平定,民心自然稳定,什么动乱也不会发生。如果用于个人修身养性,则是不让身体各器官(各器官相对“心君”来说就是民众)产生各种欲望追求以保持各器官的自然平衡和谐健康而充满活力。如果“心君”(人的精神意识)由于分别取舍而发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去摄取外界美景美物感受追求而忙乱不停,必然劳心费神,整个身体器官还能保持自然平衡和谐健康而充满活力吗?其结果必混乱失调而酿成疾病!酿成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心君”的有意分别取舍而产生的欲望享受心理。如果“心君”自然无为,它所主管的身体各器官(民众)自然不受外境影响。不受外界影响,自然“心安理得”(在心安的境界中自然会有真理所得),也自然会达到无所不治的整体效应。即“一动百动”(一,指圣人心君;百,指民众或身体各器官)、“一静百静”。这个无分别的全息统一整体、绝对唯“一”存在就是圣人的治国之道(古称“以一贯之”)和修身之道(抱元守一)。故古人云:“知一则万事毕”。“一即一切”的大道永恒真理如果彻悟明了,与之合一(即得道)无分别,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呢?这就是“为不为(即做无为之事),则无不治”的内涵真义。如果用常人后天识心的分别之道去人为治理,自然陷入相对存在的矛盾争斗中而顾此失彼,极难把握“中道”而行。而且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有智能奇巧和权术的人则会趁机迷惑民众、浑水摸鱼、夺名夺利、扰乱社会安定。治世者纵然忙得焦头烂额,精神体力耗尽,也难以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究其根本,动乱的根源仍是这个分别心所生出的取舍心、争斗心、好强心、贪婪心、名利心、嫉妒心、攀比心、虚荣心、享受心,生心越多欲望越多,由此带来的痛苦烦恼和争斗也越多,社会也越混乱。如果使心无分别,民众则无知无欲,自然无心所生。“无心”即道源本心、真心、圣人之心。一心能生百心,一心也能灭百心(百心指妄心)。“无为而治”就能以一心灭百心(灭妄念分别之心)。以一正镇百邪。从而达“万众一心、心心相印”,达“万众一心、心心相印”之境界就是真心显化的大同世界!圣人无为之治的世界就是和平幸福美好的大同世界。当然也是社会诸多治理中的最高级最完美的治理,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高级的社会存在形式!

    这与当今世界现状相比,则恰恰相反!由于人的相对分别之心越来越多,各种思想、哲学、科学、信仰、文化、习俗也随之越分越细,世界也由此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会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在诸多分别取舍争斗之心的驱使下,不论采取什么形式的治理方式(仁义礼制、封建专制、民主法制等),皆不能达到最高级最完美的治理和实现真正的大同社会。


    由于世人的分别之心所产生的诸多贪心欲望是任何巨大财富和名利享受所不能填补平衡满足的。反而会随着分别之心的增加而变得更加贪心不足!分别取舍争斗的内容和领域也会不断升级和扩大。会从资本财富的争夺上升到精神文化信仰等思想意识领域中的争斗;会从地域领土的争夺上升到天际空间的争斗;会从民族文化传统资源的争夺上升到人的基因密码和生命信息能量的争斗…… 可以说,物质科技越发达,所争夺的内容领域和争斗的手段方式也越加高超广泛而隐秘。终有一天,物极必反,双方争夺者会以战争毁灭的方式来残酷解决。这对于地球人类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可怕而又可悲的灾难性结局!

    如果我们地球人类能在近期内醒悟过来,认真反思自己千百年来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生发之路,尤其是深刻认识到社会万恶之源就是人类的分别取舍争斗心!要从心灵深处彻底灭除人的自私贪心和分别取舍争斗心,不能仅靠思想意识领域中的自我革命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及强迫压制的政治运动与肉体惩罚。因为强迫压制人的精神意识转化本身就违背了精神意识转化的客观规律

人的思想精神意识有别于物质的存在,当然不可用消灭和惩治的方式来强迫其转变。如果用当代物理学的观点分析,人的肉体则是有序排列的细胞分子结构,或者说是碳水化合物,是有形有相的物质结构存在。而人的思想精神意识则超越了有形的物质存在,是一种微观世界中的用肉眼看不到的灵光存在。是具有巨大创造能力和沟通宇宙万物的神奇力量。而物质的微观存在,1905 年爱因斯坦在释解光电效应中首先提到了,并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子不是实物粒子(实物粒子是由原子核、质子、电子和核外电子组成)。光子是由电子和正电子转化(阴阳和合为中性)而成,原子核在发生裂变时也有一部分转变为能量粒子—— 光子。